形意拳
首页 > 形意 > 正文 客服

形意拳秘传要论


  形意拳,相传创始于宋之岳武穆;考其诸史册,仅载其知拳,而未详情受之何人,传与何方;学者憾焉。盖武穆生当金虏南侵之际,其精忠大节,固已彪炳于世,亦足以惊世骇俗。时人崇拜岳少保之为人,习斯拳者,实繁有徒。惜武穆为奸相秦桧所陷,含冤以没;斯技遂绝迹于天壤矣。即有能之者,亦销声匿迹,未敢显露;岂技以人传,虽韬晦于当时,尚可继续于后世,显晦固有时耶!厥而有姬隆丰者,山西蒲州人,精拳技,尤擅大枪术;于明未清初往终南山访道,遇异人授以岳武穆拳经;内载五行、连环,龙、虎、鹰、熊、蛇、骀、燕、鸡、鹞、马、猴、鼉等形俱备。像其形,取其意;为形意拳命名之由来。隆丰于斯,朝夕练习;默识揣摩,后乃大悟;为斯术中兴……。

  形意拳的拳法特点:形意拳动作朴实,大多直来直往;一屈一伸,花法少,打起来明快有力,刚柔相兼,富于自然之美。就是技术熟练之后,也要求从朴实的动作中见功力,不可故弄花法,失去形意拳的固有风格。

  形意拳动作严密紧凑,动作起劲快,范围小,“两肘不离肋,两手不离心”,出手收手紧靠身体,好象拧绳一样,完整紧凑,毫不松懈。两手“起如钢锉,落如钩竿”,短促严实,拧裹而发,并与身法、步法严密结合。出脚迈步时裹胯合裆,屈膝扣足,五趾抓地。转身时以腰为轴,快速严谨。这与长拳放长击远,大开大合的特点有明显区别。

  形意拳要求“迈步如行犁,落脚如生根”,桩步沉实,步法稳健,宽胸实腹,气沉丹田,气力合一。因此练形意拳要做到上体宽舒自然,下肢沉实稳健;动作即不漂浮,又不僵硬,使人感到外顺内实,庄重安逸,周身蕴藏着充沛的内在力量。

易筋经

  形意拳要求全身贯串,动作整齐,手脚相合。

  歌诀中讲“打法定要先上身,手脚齐到方为真”,“手到脚不到,打人不得妙;手到脚也到,打人如拔草”。一枝动,百枝随。出手投足要三尖相对,三节相随。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到以意行气,以气使力,使意、气、力相配合,做到內外合一,全身一动无有不合。

  形意拳的锻炼价值
  形意拳有很好的健身作用。它对人体肌肉和力量的锻炼作用很明显。年轻人通过打形意拳可首先使周身肌肉发达,形意拳家称这步功夫是“筑其基,壮其体”,为以后提高打下物质基础。

  形意拳两臂伸缩要靠紧肋部,造成摩擦阻力;两手起落时,先外旋向上钻出,而后向内螺旋翻转,使前臂肌肉和肱二头肌、三头肌、肩三角肌都产生一个拧转裹抱的过程。形意拳强调裹劲、拧劲、抱劲、争劲、螺旋劲等等,都是通过各部肌肉的伸展收缩,相互制约和争衡达到锻炼的目的。

  形意拳对步型、步法也有严格的要求。以“进步”来说,它要求迈步远,速度快,落地稳,身体不可忽高忽低,下肢要承受很大的负荷。在十二形拳术中,通过各种跳跃、起伏和快速转折动作,使肌肉和韧带得到全面的锻炼。长期练习,周身肌肉会遂步充实丰满起来,具有更大活力。

  形意拳对神经系统也有很好的训练。这种活动要求眼到、手到、脚到、身到,周身一气,四肢协调。同时还要精神贯注,形神合一,以意识引到动作。这样使大脑皮层在运动中处于有规律地兴奋状态,对中枢神经和脑功能起到很好的调节训练作用。这种精神专一的运动兴奋,又使大脑皮层中的其余部分得到保护性抑制,这对脑力劳动者更是一种积极性的休息。因此在工作之余,适当地练上几趟形意拳,略出一点汗,不但不觉倦累,反觉心情舒畅,精力充沛。

  形意拳对内脏器官和呼吸机能也有很好的影响。它要求松胸实腹,气沉丹田,有意识地增加呼吸深度,加强膈肌上下运动,这样经过长期锻炼,呼吸机能会得到增强。由于形意拳较多地运用腹式呼吸,横膈膜上下推压,加强腹腔内脏器官的蠕动,对加速腹腔血液循环,促进消化和体内新陈代谢都有帮助。

  形意拳许多姿势动作象形思意,吸取了各种动物特长,在手、眼、身、步、法上各有其妙。如模仿猴的轻灵,虎的勇猛,燕的敏捷,蛇的柔韧,对速度、力量、灵敏、柔韧各有不同的侧重。能够全面地培养人们的各项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。

  形意拳术,动作中正不倚,打法可刚可柔,不同年龄,不同体质的人都可以从事锻炼。练习中保持心静气顺,势正体松,意念高度集中,引导动作,以消除中枢神经系统的紊乱,改善内脏器官机能,活跃情绪,增强体质。这种动静结合的训练方法,与呼吸养生法,太极拳运动,具有异曲同工之效。

  形意拳的姿势要领,在形意拳古拳论中,归纳为“八要”,也称“八字诀”。即:一顶(头顶、掌顶、舌顶)、二扣(肩扣、手足扣、牙扣)、三圆(背圆、胸圆、虎口圆)、四敏(心敏、眼敏、手敏)、五抱(丹田抱、心意抱、两臂抱)、六垂(气垂、肩垂、肘垂)、七屈(臂屈、腿屈、腕屈)、八挺(颈挺、腰脊挺、膝挺)。其中所谈“颈挺”是要求颈部舒展,自然竖直。不可头颈梗直,僵挺板滞,阻碍头部灵活转动。

  神态要自然,精神要集中,不可皱眉努目,咬牙切齿。

  口要自然闭合,牙要上下扣好,舌尖抵住上颚,以利津液分泌。

  呼吸要用鼻孔,不可张口。下颏注意向里收合,不可外突。

  形意拳的打拳出掌,臂部不要完全伸直,肘关节略呈弯屈下坠,这和长拳的练法不同。凡是两臂收放,肘部要紧靠两肋,使整个身体的力量贯注到上肢,周身完整一气。

  形意拳动作朴实无华,窜奔跳跃较少,所有变着换势,左旋右转,着重于周身的完整和协调。

  无极歌
  人生太空,无争无竞,意境浑然,不着踪影。

  太极歌
  心猿已动,拳势斯作,刚柔虚实,开合起落。

  两仪歌
  鹰熊竞志,取法为拳,阴阳暗合,形意之源。

  两仪说
  李洛能宗師所传,以立正为无极,以三体第一式为太极,再变第二式为两仪。其他每趟拳中,均有防守之熊形,亦均有攻取之鹰形。

  四 象 歌
  已成四拳,随机应变,静如山岳,动则崩翻。

  四拳者:头拳、挑领、鹰捉、沾手。

  四 梢 劲
  四梢者,舌、牙、甲、发是也。舌为肉梢,牙为骨梢,甲为筋梢,发为血梢。四梢要齐,至于齐之之法,舌若摧齿,牙若断筋,甲若透骨,发若冲冠。心一战而内举动,气自丹田生,如虎之恨,如龙之惊;气发随声,声随手发。一枝动,百枝摇。四梢无不齐,内劲无不出也。

  四 梢 说
  人之血肉筋骨之末,端,曰梢。盖发为血梢,舌为肉梢,牙为骨梢,爪为筋梢。四梢用力,则可变其常态,能使人生畏惧焉。

  一血梢:怒气填胸,竖发冲冠,血轮速转,敌胆自寒,发毛虽微,摧敌不难。

  二肉梢:舌卷气降,虽山亦撼,肉竖似铁,精神勇敢,一言之威,落魄丧胆。

  三骨梢:有勇在骨,切齿则发,敌肉可食,眥裂目突,惟齿之功,令人恍惚。

  四筋梢:虎威鹰猛,以爪为锋,手攫足踏,气势兼雄,爪之所到,皆可凑功。

  五 行 歌
  三节明后,五劲相佐,踩扑裏束,惟决勿错。

  五 行 说
  五行者,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之谓也。如人之内有五脏,外有五官,皆与五行相配合。心属火,脾属土,肝属木,肺属金,肾属水,此五行之隐于内者。目通肝,鼻通肺,舌通心,耳通肾,人中通脾,此五行之着于外者。五行有相生之道存焉,金生水,水生木,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。又有相克之意在焉,金克木,木克土,土克水,水克火,火克金。夫五行见于洪范,而汉儒借之解经,后人每讥其于义无取;而生克之道,究不为不当也。拳因之以为名,用以坚实其内,整饬其外。取相生之道,以为平时之练习。强健其身体,增长其气力,以备战时之应用,取相克之义以为对敌之抵抗,非敢沾于古说也。

  五劲者,踩、扑、裹、束、决。踩劲,如踩毒物也;扑劲,如兔虎之扑也;裹劲,如裹物而不露也;束劲,如上下束而为一也;决劲,如水决也。踩要决,扑要决,裹要决,束要决,决要决,一决无不决,非决而不灵也。

  又内五行者,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也。心动如火起,肝动如箭飞,脾动气团凝,肺动吼雷声,肾动如电闪,顺气即成功。

  六 合 歌
  身成六式,鸡腿龙身,熊膀鹰爪,虎抱雷声。

  六合者,鸡、龙、熊、鹰、虎、雷,形意拳之身法,六形合为一体也。又内三合,心与意合,意与气合,气与力合;外三合,手与足合,肘与膝合,肩与胯合;共为六合也。惟近今北派一支,缺此雷字。闻诸吾师兆东先生云,郭云深先生常用此,后因雷声涉俗,删而不用,至北派中补足十二形。杂式锤,安身炮,则皆为李存义先生重去太谷得来,最先确为十形。而安身炮,杂式锤,八势,亦付缺如耳。

  七 星 歌
  用必七体,头肩肘手,胯膝合脚,相助为友。

  七 星 说
  能然先生所传,皆以连环拳步法进退,为踏七星。因连环已包括五拳,偶一动作,手、足、头、肘、膝、胯、肩,七体具备焉。亦即拳经所载之七拳也。学礼先生所传则用七曜,实七字诀也。与能然先生所传桩法九歌,则又不谋而合,故併存之。七曜者,头、肩、肘、手、胯、膝、脚,七体也。二七一十四个用法,(头是双数)为拳中之要领。

  歌 决
  打法定要先上身,脚手齐到方为真;

  拳如炮形龙折身,遇敌好似火烧身。

  头打起意站中央,浑身齐到人难当;

  脚踩中门夺地位,就是神仙亦难防。

  肩打一阴返一阳,两手只在暗处藏;

  左右全凭盖势取,缩长二字一命亡。

  手打起意在胸膛,其势好似虎扑羊;

  沾实用力须展放,两肘只在助下藏。

  胯打阴阳左右便,两足交换须自然;

  左右进取宜剑劲,得心应手敌自翻。

  膝打要害能致命,两手空晃绕上中;

  妙诀劝君勤练习,强身胜敌乐无穷。

  脚踩正意勿落空,消息全在后腿蹬;

  蓄意须防被敌觉,起势好似捲地風。

  拳打三节不见形,如见形影不为能;

  能在一思尽,莫在一思存;

  能在一气先,莫在一气后。

  胯打中节并相连,阴阳相合得之难;

  外胯好似魚打挺,裹胯藏步变势难。

  膝打几处人不明,好似猛虎出木笼;

  和身转着不停式,左右明拨任意行。

  臀尾打,起落不見形,好似猛虎坐卧出洞中。

易筋经

  八 字
  斩(劈拳也)截(钻拳也)裏(横拳也)胯(崩拳也)挑(燕形也)顶(炮拳也)云(鼉形拳也)领(蛇形拳也)

  八 要
  心定神宁,神宁心安,心安清净,清净无物,无物气行,气行绝象,绝象觉明,觉明则神气相通,万气归根矣。

  八 字 歌 诀
  八字者,顶、扣、圆、敏、抱、垂、曲、挺,是也。桩法及拳式站定时,此八字须具备焉。所以蓄力养气,使敌我者,无所措使。斯亦五行拳所特有者也。而八字者,又各有三种焉,分述之:

  一曰:三 顶
  三顶者何,头(后脑骨)向上顶,有冲天之雄,头为周身之主,上顶则后三关易通。肾气因之上达泥丸,以养性。手掌外顶,有推山之功,则气贯周身,力达四肢。舌上顶,有吼狮吞象之容,能导上升之肾气,下行归入丹田,以固命。是谓之三顶。

  二曰:三 扣
  三扣者何,两肩要扣,则前胸空阔,气力到肘;手背足背要扣,则气力到手,桩步力厚;牙齿要扣,则筋骨紧缩;是为之三扣。

  三曰:三 圆
  三圆者何,脊背要圆,其力摧身,则尾闾中正,精神贯顶;前胸要圆,两肘力全,心窝微收,呼吸通顺;虎口要圆,勇猛外宣,则手有裹抱力;是谓之三圆。

  四曰:三 敏
  三敏者何,心要敏,如怒狸攫鼠,则能随机应变;眼要敏,如饿鹰之捉兔,能预视察机宜;手要敏,如捕羊之饿虎,能先发制人;是谓之三敏。

  五曰:三 抱
  三抱者何,丹田要抱,气不外散,击敌必准;心气要抱,遇敌有主,临变不变;两肋要抱,出入不乱,遇敌无险;是谓之三抱。

  六曰:三 垂
  三垂者何,气垂,则气沉丹田,身稳如山;两肩下垂,则臂长而活,肩摧肘前;两肘下垂,则两肱自圆,能固两胁;是谓之三垂。

  七曰:三 曲
  三曲者何,两肱宜曲,弓如半月,则力富;两膝宜曲,弯如半月,则力厚;手腕宜曲,曲如半月,则力凑;皆取其伸缩自如,用劲不断之意,是谓之三曲。

  八曰:三 挺
  三挺者何,颈项挺,则头部正直,精气贯顶;脊骨腰挺,则力达四肢,气鼓全身;膝盖挺,则气恬神怡,如树生根。

  九 数 歌
  身
  前俯后仰,其式不劲,左侧右欹,皆身之病。

  正而似斜,斜而似正。

  肩
  头宜上顶,肩宜下垂,左肩成拗,右肩自随。

  身力到手,肩之所为。

  臂
  左臂前伸,右臂在肋,似曲不曲,似直不直。

  过曲不远,过直少力。

  手
  右手在胁,左手齐胸,后者微塌,前者力伸。

  两手皆复,用力宜勻。

  指
  五指各分,其形似钩,虎口圆满,似刚似柔。

  力须到指,不可强求。

  股
  左股在前,右股后撑,似直不直,似弓不弓弓。

  虽有直曲,每见鸡形。

  足
  左足直前,斜侧皆病,右足势斜,前踵对胫。

  随人距离,足指扣定。

  舌
  舌为肉梢,卷则气降,目张发耸,丹田愈沉

  肌容如铁,内坚腑脏。

  臀
  提取臀部,气贯四梢,两腿缭绕,臀部肉交

  低则势散,故宜稍高。

  三体之中,各分三节,理合九数,形意总机;

  一体之中,又分三节,肩为根节,肘为中节,

  手为梢节;丹田为根节,心为中节,头为梢节;胯为根节,膝为中节,足为梢节,三三为九节。至身肩臂手指股足舌臀亦合三三为九字,均与洛书九数相合也。形意拳秘传要论,形意拳,秘传要论,形意拳秘传,形意拳要论。

  拳 经 云
  混元一气吾道成,道成莫外五真形,
  真形内藏真精神,神藏气内丹道成;
  如问真形须求真,要知真形合真象,
  真象合来有真诀,真诀合道得徹灵。
  养灵根儿动心者,敌将也;养灵根而静心者,修道也。

易筋经

  形意无极歌
  混沌一气内外修,泾渭不分至道由,

  空洞自然凝神静,化虚还元此中求。

  形意太极歌
  无极乃生阴阳母,动分静合两仪辅,

  三才四象皆无遗,五行六合七曜主。

  劈 拳 歌
  劈拳似斧性属金,生钻克崩妙绝伦,

  金隐于内鼻通肺,五行第一存其真。

  钻 拳 歌
  钻拳似电性属水,生崩克砲手足腿,

  起钻落翻阴阳转,功至还虚是洗髓。

  崩 拳 歌
  崩拳似箭性属木,生砲克横理不谬,

  两拳轮流循环进,牢记左前右足后。

  炮 拳 歌
  炮拳似炮性属火,生横克劈内外合,

  斜行何妨从军阵,五拳精义十三格。

  橫 拳 歌
  横拳似弹性属土,生劈克钻切合弧,

  勾股三角极微处,心肝脾肺肾为主。

  相 生 歌
  劈能生钻钻生崩,崩能生炮炮生横,

  横能生劈各形本,万物于土五行生。

  相 克 歌
  劈能克崩崩克横,横能克钻钻克炮,

  炮能克劈归易理,不外五行求奥妙。

  连环拳歌
  倏进倏退式连贯,忽短忽长义理详,

  混合一气范围广,循环左右若傍墙。
下一页:

心意把,心意拳,

上一页:

形意拳气感